清晨五点的操场还浸在薄雾里,曾德元踩着那双磨掉鞋跟的旧跑鞋,鞋底与塑胶跑道摩擦出熟悉的“吱呀”声。他习惯性地摸了摸口袋里的老式秒表——那是爷爷临终前塞给他的,表盘上刻着“坚持”二字。此刻,秒表的指针正跟着他的呼吸节奏轻轻颤动,像一颗不肯停歇的心跳。
一、被嘲笑的“病秧子”与第一双跑鞋
曾德元从小就是个“药罐子”。小学三年级时,他因哮喘发作晕倒在课堂上,同学们围过来指着他发青的脸笑:“连楼梯都爬不动,还想当运动员?”这句话像根刺扎进他心里。直到爸爸递给他一双洗得发白的球鞋:“试试跑步吧,它能让你喘得过气。”
第一次站在跑道上,曾德元只跑了半圈就眼前发黑。可当他瘫在地上时,却看见爸爸蹲下来,用袖口擦去他额头的汗:“你看那些树,风刮得越狠,它们站得越直。”从那天起,操场成了他的第二个家。每天放学,他都要绕着400米跑道跑十圈,哪怕喉咙像塞了砂纸,哪怕膝盖磕出血痕。
二、“铁人”背后的血与泪
初中时,曾德元成了校田径队的“拼命三郎”。为了练速度,他在腿上绑沙袋,每天负重跑20公里;为了练耐力,他曾在暴雨天泡在泳池里游10圈,上岸时浑身发抖却笑着说“舒服”。可命运总爱考验强者:高二那年,他在省运会预赛中扭伤了脚踝,医生诊断是韧带撕裂,建议他至少休息三个月。
“我不能放弃!”曾德元偷偷拆了石膏,用弹性绷带缠紧脚踝,瞒着教练继续训练。决赛那天,他一瘸一拐地站在起跑线上,观众席上传来窃窃私语:“那个瘸子能跑完吗?”发令枪响后,他像离弦的箭冲出去,每一步都牵扯着剧痛,可他咬着牙,把目光死死锁定在前方的终点线。最后100米,他甚至用双手撑着地面爬向终点,全场瞬间寂静,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。那次他拿了亚军,却也因此留下了终身残疾——右脚踝永远无法完全弯曲。
三、旧跑鞋的新使命
大学毕业后,曾德元因伤退役,成了母校的田径教练。他把那双旧跑鞋摆在办公室最显眼的位置,鞋边还留着当年摔跤时蹭到的泥渍。“这双鞋陪了我八年,”他对新生们说,“它知道我每一次跌倒时的疼,也知道我每一次爬起来时的倔。”
如今,曾德元的弟子们穿着崭新的跑鞋在赛道上飞驰,有人问他:“老师,您为什么不用新鞋?”他笑着摸了摸旧跑鞋的鞋头:“因为它记得我曾为梦想流过的每一滴汗。你们看,鞋底磨平的地方,正是我一步步走向冠军的路。”
夕阳西下,曾德元站在操场边,看着学生们像当年的自己一样奔跑。晚风掀起他的衣角,旧跑鞋在脚下发出轻微的声响,仿佛在与新时代的步伐共鸣。他知道,有些东西永远不会过时——就像那双旧跑鞋里的冠军梦,早已随着他的脚步,种进了每一个年轻人的心里。
(全文约750字)
网友评论